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注意看,这人的面前没有键盘。
但他在桌上做出打字动作后,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对应的字母:
△亚克力板只印刷了键位,不发出信号
这个神奇的“虚空打字”能力,来自一款智能皮肤。
与其他材料不同,它可以 像喷雾一样被附着在手上,其中的微型电子网络可以感知皮肤的变形情况。
这款智能皮肤来自斯坦福鲍哲南团队、韩国建国大学、首尔大学和KAIST,目前已经登上Nature Electronics。
超薄皮肤如何识别手指信号?
先来看看这块皮肤是如何基于“超薄材料”收集手指信号的。
整体来看,它由一个 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一块 纳米级网状网络组成。
其中,无线模块用于收集并传输从人类手上感知到的皮肤变形状态,当人类的手指皮肤因为拉伸产生变形时,相应部位就会改变网络 导电能力(电导率),从而成功传递手部运动信号。
至于纳米级网络的“网线”,则由一个“金包银”的结构制成,即 银线外面镀金。
这样既能保证强大拉伸能力,又可以抵抗反复的摩擦力,同时还能确保一定的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 (降低过敏概率)。
将智能皮肤喷涂到手上,只需要将手伸进一个特殊的“印刷机”里:
论文基于对比学习开发了一种AI算法,可以区分不同的未标记运动信号。
然而,虽然皮肤喷涂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大小的手,但对于AI算法来说可不是这样。
一方面,目前针对智能皮肤收集的AI数据有限,用来训练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人手部差异较大,即使AI模型成功学习,运用到不同手上也会出现差异性的效果。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不同大小的手怎么适应?
作者们想到用 元学习的方式,基于少量数据快速让AI算法适应不同大小的手。
这样的思路还能被用在适应更多其他任务上。
不止是输入9宫格数字,类似的预测还能被用在双手键盘输入上。
如果给两只手都印上智能皮肤,这样用户连续输入句子时,预测的字母就会出现在界面上。
作者介绍
论文作者来自斯坦福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首尔大学和韩国建国大学。
一作Kyun Kyu Kim,目前在斯坦福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本科毕业于高丽大学,并在首尔大学获得硕博学位。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尤其是纳米材料和机器智能相结合的制造技术。
通讯作者Sungho Jo,KAIST助理教授,硕博毕业于MIT,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计算智能、计算神经工程、仿生系统设计、仿生学习与控制等。
通讯作者Seung Hwan Ko,首尔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下一代非传统微/纳米制造方法的开发,包括新材料开发、高分辨率直接制图工艺开发和应用开发等。
通讯作者鲍哲南,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是利用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开发人造电子皮肤。
你想好把这个智能皮肤用在哪里了吗?
参考链接: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12-spray-on-smart-skin-ai-rapidly.html
— 完—
「2022人工智能年度评选」榜单揭晓
领航企业TOP50
点这里 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