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图书详情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少重要成果。
论文方面,以世界三大顶尖综合性期刊Nature、Science和Cell为例,几乎每周都有多家中国科研机构人员的成果上榜,中国科研人员2022年作为主要单位发表的三大期刊论文超过200篇,表现非常亮眼。
Nature、Science和Cell(第一作者&第一通讯单位)
以较为严格的统计标准,即机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单位为同一家,初步统计,中国科研机构2022年发表三大期刊214篇,其中高校发表147篇,中科院各研究所发表46篇,其他单位发表12篇。
214篇论文中,物质类论文105篇,占比49%;生命医学类109篇,占比51%。
国内高校中,清华大学共22篇,位居榜首,彰显清华的科研实力。北大18篇,紧随其后,浙江大学13篇,中科大12篇,南京大学11篇,以上5所高校发文数达到两位数。
部分建校时间较短的新型高校,如西湖大学发表4篇,南方科技大学2篇,上海科技大学2篇,表现超过大部分传统高校,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为人工统计,如有遗漏,欢迎后台留言指正。
Nature、Science和Cell(共同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通讯单位)
除了前述机构外,还有部分高校以共同第一单位或者共同通讯单位发表NSC论文。
9月28日,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师范院校 曲靖师范学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 同时发表3篇论文,引发较大关注。
这些文章报道了志留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将很多人类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关键环节,刷新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4月27日, Nature 在线发表了 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这是江西农业大学的“历史首篇”,也是整个中国畜牧学领域的首篇 Nature 研究长文,意义重大!
5月12日,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侯书国副教授研究成果在 Nature 刊出,这也是山东建筑大学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 Nature 发文。该成果揭示了植物对病虫害、干旱等环境胁迫因素的 应激机理。
5月27日, 福州大学首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该论文是化学学院黄兴教授在“利用原位电镜直接观察金属和载体的动态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突破。这是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继2018年发表Nature论文之后的又一突破。
8月1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长安大学、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机构题为《皱囊虫是一种早期的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的Article长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张华侨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 长安大学刘云焕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长安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这是长安大学建校以来首次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的Article长文。
以下为人工统计,如有遗漏,欢迎后台留言指正。
近几年,中国科研进入新时代,高水平成果井喷。随着科研领域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科研人员产出更多高水平、真正原创的成果将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