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太好的同学,那就默念一下,看看其他尖子生的学习思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19高考高分经验:尖子生的秘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尖子生的秘诀之一:把握学校要教什么。
学校是教育公民维持秩序的社会机构,
面对试题,不要问:正确答案是什么?
我们要问:学校到底想要什么?
小学的时候每门课还能考90分,中学以后只能考70分左右。我不喜欢运动,我害怕太阳和风。我只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看自己喜欢的书。当然,那时候朋友很少。我经常看历史书和哲学书,但不喜欢看对学校学习有立竿见影作用的书。虽然我博览群书,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学习成绩不怎么样。虽然成绩不好,但也不尴尬。可能是因为我妈没怪我吧。
我没有耐心,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五分钟都坐不住。有时候坐着是坐着,灵魂却飞到了飘渺的九霄云外;有时候打开笔记本,却不知道瞎写什么。有一次,我很荣幸地获得了市里主办的技术发明大赛的金奖。老师们对此感到困惑。他们学习这么差还能拿大奖吗?于是,老师们更加重视我,时不时地批评我懒惰,不努力学习。在我看来,学校里教的东西用处不大。老师的能力我也不敢恭维。我越是否定这些老师,他们对我越是权威。我有点目中无人。有时我不做作业,所以我故意生他们的气。当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做作业时,我摆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态度,用一种奇怪的声音说:我不做这样的作业有什么关系?
老师很生气,打了我。这让我产生了逆反心理。他越打我,我越觉得老师没能力,我心虚:“你没水平就拿老师的架子压我。”有一天,老师惩罚我,让我长时间举起手坐着,什么时候认错,什么时候把手放下。我觉得自己没有错,承认不承认都无所谓,所以固执的坚持,就是不承认错误。老师一看就心软了,说:“认错就行了,手不能放下吗?”但我不肯认错,继续僵持着,硬是把老师的下班时间拖了两个多小时。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我的学习成绩当然也每况愈下。
后来我才知道,我妈对我照顾得很周到。当时觉得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和参考书,只为试题寻找和解释正确答案,选择标有正确答案的试题,是很无知的。在我看来,我们的师德和教学作文不应该一味敷衍眼前的社会需求,而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应该忽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不应该抹杀学生朝气蓬勃、真实执着的人生观。当时我觉得那些东西都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想法至今没变,但我对老师的态度完全变了。我后悔当时对老师不守规矩的态度。
大多数韩国学生都很聪明,但他们也太急躁和过于自信。他们中的许多人确实有新的想法。但这种创造性往往被学校教育所压抑,导致学生厌学。
在西方,学校刚出现的时候,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同事又是朋友。他们可以一起去咖啡店,喝咖啡,探索新文学。这既是一个学术研讨会,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这种现象在工业革命后悄然消失。
保守的英国创造了一些花园式的校园体系,既是贵族花园,也是上流社会的训练基地。王公贵族把孩子送到这个远离繁华都市的高等学府,让他们在那里读书。我们熟悉的牛津和剑桥离伦敦很远。这些学校周围都是真实的、轮廓分明的围墙,让贵族子弟远离尘世,在花园般的校园里受到保护,享受贵族特权。在那里,这些贵族子弟成立学生会,结交适当的朋友,边玩边发展贵族英语。这就是英国学校的起源。
因为学生都是高官贵族的子女,地位很高。当然,他们享有与教师同等的地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与德法不同。在英国,地方贵族的影响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长期以来,贵族的地位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宁静的乡村成为贵族生活的象征。在英国乡村,仍有贵族生活的痕迹。
著名的美国大学是由英国殖民者的后裔创办的。哈佛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仍然沿袭英国的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城市设立同学会,并不时举办一些聚会。东部的名牌大学离大都市很远。这也是英国学校模式的翻版。德国和英国的教育模式对世界教育机制的影响最大。
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欧洲时,德式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即工厂式的学校,为生产岗位培养大量人才;德国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这场革命需要成千上万训练有素的工人。怎么才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这时候就产生了“批量生产”和“人才”的理论,就像工厂批量生产商品一样。这样,以培养劳动力为目标的德国式教育第一次付诸实施。
英国很早就开发建设了离开家,在花园般的校园里过着贵族生活的学校。工业革命后,英国在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建立了德国式的教育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制度仍然坚持其缺陷,这使得它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和青少年的需要。今天的青少年思想自由,富有创造力。他们对教育制度不满是很自然的。
现在只有正规名校毕业才能找到理想的职业,这是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但是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盲从学校,也不能只满足于学校教的东西。然而,另一方面,越有主见的学生,个性越强。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越是不能做出任何选择,越是不能选择答题卡上自以为是的答案。
所谓的正确答案,在智商高、知识渊博的人看来,是模糊的、不严谨的。即使接近正确,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越是世界级的学者,越是认为任何问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英国历史学家声称法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法国历史学家认为英国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两人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两个命题都是对的,两个命题都是错的。因为在他们说的那个时代,英法还是一个边界不明,异族通婚的国家,没有明显的区别。谁是王只能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查理一世,当时英国的狮子心国王,原本是法国人。他在法国拥有大片土地,坐上了英格兰的王位,统治着英格兰。我们很难把在法国打败查理七世的约翰国王视为查理一世的后代。
不管你对世界历史了解多少,你都应该听历史老师的讲解。只有清楚地知道课本和老师要求的正确答案,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这是提高分数的捷径。不管你聪明与否,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掌握学校要求的正确答案。
当你走进考场,面对试题的时候,不要问自己“正确答案是什么?”首先你要明确学校是为了培养有秩序的公民而设立的社会机构。然后想想这样的学校可能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当你用冰冷而敏锐的目光看着试题的时候,正确的答案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尖子生的秘诀之一:每20分钟换一次科目。
头脑也需要吸收身体所需的营养。
就像大脑肌肉一样,每一种用途都有其局限性。
阅览室里静悄悄的。有些学生抬起苍白的脸,伸伸懒腰,打打呵欠;一些人趴在桌子上打瞌睡。为了准备明天的模拟考试,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复习自己最薄弱的课程。英培
对数学缺乏信心,现在正在拿出自己的数学参考书,仔细翻看。过了几个小时,我还是解不出微积分试题。他担心明天会有很多微积分题,所以数学再难也不敢放下。数学我一时放不下,那其他课呢?我抓不住这个,也抓不住那个。我放不下也抓不住。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抓耳挠腮。
如果他学不好数学,他就会焦虑,这让数学对他来说很头疼。当然,他根本不爱数学。阅览室里的学生都是他们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在准备明天的模拟考试。他们的表情和英佩一样苍白,眼睛里布满血丝,看起来像是读书读累了。
我们国家的高中生,就这样,整天呆在阅览室里,不知疲倦地准备高考。但一旦考上大学,他们就高呼“苦尽甘来”,尽情玩耍。大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回到图书馆是为了以后的社会就业。但是美国大学做好了考试的准备,随时会被淘汰,所以美国大学生根本不敢懈怠。只要有空,就会一头扎进图书馆好好学习。他们疲惫的表情和我们高中毕业生一模一样。
市场营销、会计和管理系统是纽约大学商学院女生最难学、最头疼的课程。数学是个不错的专业。要看公式、定义、定理,所以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上述课程都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对工厂结构的理解,因此比数学更难学,更令人望而生畏。
很难进纽约大学商学院,就算进了也很难跟上它的进度。这所大学里有许多韩国人和犹太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大学,学科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原本学医的可以转政治或者建筑。纽约大学的商学院和艺术学院都是世界一流的优秀院校,学科之间差别很大,转其他课程不容易。韩国人和犹太人的父母,对阶级差异很敏感,都希望孩子能去纽约大学读书,只要有条件,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商学院。
我和犹太女孩杰西卡一起在纽约大学商学院上学。杰西卡坐在我旁边。她经常问我问题,让我给她解释。考试的时候,他坐在我旁边,经常偷看我的答案。期末考试临近结束时,她表情严肃地走近我,正式恳求我辅导她会计等头疼的课程。因为我已经准备完考试了,就爽快的答应了。
考试前几天,商学院的地下阅览室里挤满了准备考试的学生。房间里充满了沙拉翻页和笔尖滑动的吱吱声。时不时还能听到查答案或辩论的声音。我辅导Jessica的第一步就是让她把之前的考题和作业过一遍,错了就让她再做一遍,不会了就给她解释。辅导第一天刚过了七个小时。
看看周围,已经十点多了。来学习的学生比中午前多了,但真正专心的很少。也许是因为他们太累了。一些学生伸懒腰,打呵欠,而另一些学生只是眯着眼睛看着他们的桌子。
大家都不敢离开阅览室,点的炸鸡腿当晚餐。房间里充满了炸鸡腿的油味和苦涩的汗水。他们用手擦了擦疲惫的脸。有人幽默地说:在韩国,一旦进入大学,你的苦脸就变成了笑脸;在美国,一旦进入大学,笑脸就变成了苦脸。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两国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哥哥在密歇根大学学习。他还说,在密歇根大学熬夜是常事。学习有这么辛苦苦吗?无论在韩国还是美国,同样的高中生,同样的阅览室,同样的教材,努力学习,为什么学习成绩却有优劣之分?整天拿着课程到天黑,只能摸着脑袋,连一门课都学不好。有了一定的时间间隔,分门别类的学习,放松和放松相结合,每门课都会学的很好。
不要拘泥于一个阶层。
“不吃苦不成事”是20年前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街头、乡镇、廉价的室内健身房,随处可见为社会底层的人写的标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国还有句格言“忍耐是苦的,但结果是甜的”。
美国和德国的医学界对这种主导教育思想20多年的观念提出了批评。所谓“痛”,是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表示你身体不适。对疼痛更有耐心只会使神经迟钝,而不能治愈疼痛。我们的身体最清楚这一点。
据说大脑也是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应该吸收营养。就像大脑肌肉一样,使用一次是有限度的。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人读一本100页的书时,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地记得前十页的内容,但没有人能记住后十页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人记得,也是扭曲的记忆,
想学音乐,首先要在“听”字上下功夫。在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的同时,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音符、音调、音色、节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怎样才能实现能量的高度集中?五分钟的专注力,五分钟的完全休息,可以达到大大提高专注力的效果。要达到一般的专注力,需要每5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休息10分钟。或者在这10分钟里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放松紧张的神经。否则大脑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停止转动,无法理解、记忆、处理任何信息。最终,身体会因为疲劳而感到疼痛,于是发出休息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三四个小时的学生会伸懒腰打哈欠。
身体应该休息,大脑也应该休息。要使大脑长时间有效工作,就必须有规律地休息。有人擅长跑马拉松,有人擅长跑1000米。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同学只能坚持5分钟,有的同学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是再好的马拉松运动员,也不可能天天跑马拉松。跑一公里也是如此。如果连续跑,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速度肯定会逐渐变慢。
同样,长期盲目的持续下去,只能让学习变得痛苦,没有任何效果。没有必要气馁,因为它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坚持短时记忆的人大多注意力高度集中,逻辑严密。这些人一旦巧妙地利用高度集中的时间,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果。
只要掌握了有趣的学习方法,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从而在学习中放松下来。把单词和章节变成有机联系的模块,分片理解,循序渐进,不慌不忙。只要每天坚持5分钟,久而久之就会获得可观的效果。
“别溜了!”这句话让我耳朵起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前都会设定一个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内学习一门课程。新的医学理论证明这种方法不科学,效率低,累。
我从高二开始改变学习方法。一门课程只上20分钟,然后转到完全不同的课程,再回到原来的课程。比如先用左脑学习数学20分钟,再用右脑学习语文20分钟,让左右脑均衡运行,提高学习效率。我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观察过纽约大学的学生。他们啃课本,模拟考试,直到凌晨2点。他们看起来很努力,但我发现他们的精神并没有集中在学习上。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因为只学会计、市场统计、营销实例等,感觉很累。而且只使用数学头脑,所以不允许他们休息。
掌握了学习技巧后,弹钢琴成了我的爱好。我经常在身边放几本小说或诗歌。在学习数学课程时,每隔20分钟轮流读这些书或弹钢琴,让左右脑均衡运动,充分发挥功能。
还买了新的录音磁带,和其他班交替学习。过去,我认为英语很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掌握了学习技术后,我只学了六个月的法语和德语,但上街还是能流利地用法语和德语交谈。
我不喜欢法语和德语。有个学俄语的同学,觉得很难。自从应用了我的学习技巧,他的俄语水平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只要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成绩也能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