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临近,孩子的学业任务很重。家长需要知道一些沟通技巧,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下面就2019年中考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沟通做一个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家长必须知道的沟通技巧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个字名贴上标签后,他会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的内容保持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就会成为被贴上标签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它的定性取向。不管是好是坏,对一个人的“人格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很强的影响。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指的方向发展。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这跟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系。有句谚语:“禁果特别甜”,就是这个道理。
“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基础是,不可知晓的“神秘”事物比可触摸的事物更能吸引人,也能促进和强化人们亲近和了解的欲望。我们常说“悬疑”“悬念”,是因为接受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一种期待。
比如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从而谈“恋爱”。很多家长怕影响学习,想尽办法把两个孩子分开,但是两个孩子之间这样的“感情”越多越好。这就是禁果效应的效果。
期望效应
预期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这种效果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美丽传说。传说古希腊雕塑家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深深爱上了他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希望少女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之女神阿芙罗狄蒂,阿芙罗狄蒂赋予少女雕像以生命,最后皮格马利翁娶了他心爱的女孩。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实验组走进一所普通小学,向校长和老师们解释说,要测试学生的“发展潜力”。他们从6个年级18个班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然后将名单提供给老师,并郑重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最有前途的学生,反复要求老师注意长期观察,而不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小学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和师生关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预期效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将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望效应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规律。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期望效应往往能发挥其强大而神奇的力量。
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基于个人的好恶,然后根据这种判断推断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记为“善”,他就会被“善”的光圈所笼罩,被赋予一切善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记为“坏”,他就会被“坏”的光环所笼罩,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学生成绩好了,一切就好了;成绩差的同学觉得自己没用。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重视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偏爱一部分学生是人之常情,但过度的偏爱或溺爱会导致情绪化,不分对错,有的甚至会遮丑,这其实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南风定律
北风和南风比一比,看谁能让行人脱下外套。首先,一阵刺骨的寒风从北风中袭来。于是,行人把外套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南风徐徐吹来,突然天晴了。行人解开扣子再脱外套,南风就赢了。
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南风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寒冷。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采取“暖风吹久了”“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在初三与孩子沟通时,首先要讲“原则”。
遵循平等的原则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培育者、启蒙老师。父母有义务教育孩子成长,但这不代表父母和孩子不平等。父母和孩子在任泉、道德、人格和价值观方面与孩子是平等的。在这些问题上,没有人有特权。孩子们应该服从父母的教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服从父母。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不能粗暴干涉。
遵循换位思考的原则。
父母要想和孩子顺利沟通,就必须理解和体谅孩子,需要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往往会有分歧,如果学会换位思考的话。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容易消除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大家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就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心平气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遵循真诚的原则
亲子沟通的效果与父母如何倾听孩子的意见密切相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无所谓。有时候听孩子说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一边听一边想别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自由地与父母交谈,父母必须学会倾听的技巧:
1.父母在和孩子交谈时要注意。
2.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3.态度温和,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