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关于这个节气有哪些饮食习俗?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的饮食习俗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讲究在夏至这一天吃面条。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夏至这个节气,都可以吃生菜和凉面。因为此时气候炎热,吃些凉的东西可以降火,刺激食欲,不会因为寒冷而损害身体健康。在这个夏日,北京的各种面馆非常受欢迎。无论是四川冷面、担担面面条、卤肉面还是炸酱面面条等。各种面都很受欢迎。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人们无论贫富,都在夏至祭祖,俗称“使夏至”。除了常规的供品,还特意加了一盘普思饼。但由于气候的原因,明清以来绍兴的龙舟赛并不在端午节举行,但夏至这一习俗依然存在。
无锡
在这个夏日,无锡人早上吃粥,中午吃馄饨,意为混乱与和谐。有句话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安康人四季聚。”吃完馄饨,给孩子称体重,希望他们长胖,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漠河地区因为纬度高,夏季白天极端,北极光经常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发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即6月15日;25日,此时的漠河晴空万里,是人们游览的最佳季节。因此,从1989年开始,漠河县将“夏至”定为旅游节,每年举行一次,主要在西林集镇和北集村举行。每到夏至,都会有数万人前往北极村庆祝夏至节。
山东(省)
在这个夏日,山东各地普遍吃凉面,俗称过水面,还有一句谚语“夏至饺子面”。莱阳地区夏至推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新麦粒熟吃。孩子们用麦秸编织了一个精致的小树篱,一次又一次地在汤水里捞。它不仅是一种游戏,也是农场生活的一种乐趣。在殷地区,祖先在夏至被献祭。
五岭以南
夏天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人假借名义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区和广西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们也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据说夏至的时候狗肉和荔枝不能一起吃,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所以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至今。“夏至吃狗肉,西风绕道走”,意思是人只要在夏至吃狗肉,身体就能抵御西风雨水的侵袭,少感冒,身体健康。正是基于这种美好的愿望,才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至那天家家户户杀狗的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旧。
夏至饮食文化
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减肥,也就是“燥夏”。人们开始避暑,注意饮食和营养,政府也停止了工作。江苏的夏季饮食有三种新鲜食物:地上的苋菜、蚕豆、杏仁,树上的樱桃、李子、香椿和水里的海丝、珩鱼、咸鸭蛋。
杭州人喜欢吃黑米,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开始一个夏日,吃补品。”我
防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吃生冷食物,寒性食物,水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用品。苏州节上七茶,小儿猫狗饭。同时多吃果冻,酸梅汤,吃冰块。早在周朝,就有官员掌管冰和冰室设备。(近代曾侯乙墓中出土冰片,以冰柜形式使用,直至近代。)冰冬天储存,夏天食用。繁华的宋代,街上就有卖冰饮的,明清就有刨冰。长夏的这一天,清廷赏赐了文武大臣冰块。此时又到了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吃西瓜。西瓜和苦瓜都是清热解暑的食物,是夏至的重要产品。
另外,夏天蚊虫滋生,雨水多,容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所以夏季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的习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疏通五脏,达窍,祛寒湿,避邪,消肿止痛,化肉”的功效。此外,在展馆内进行夏季观赏也是盛夏的一项防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