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立冬习俗,北方人爱吃饺子,南方人爱吃肉,所以作为南方的代表;广东和立冬有什么习俗?立冬吃什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
初冬的饮食习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始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止于11月22日或23日。就像立春、长夏和立冬的立秋一样,农历新年的开始。传统上,中国民间通常将这一天视为冬天的开始。根据气象学,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在10-20为秋季。当广东进入初冬的时候,仍然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补冬”是千百年来的民俗。到了初冬,广东人会一起去围炉吃羊肉,尽情地吃。立冬后,许多人会找到珍贵的朝鲜人参和鹿茸作为滋补品。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灶”。广东人很讲究汤,所以广式打边炉自然是以好汤为主,各种海鲜美食,蘸料以沙茶酱为主。
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吃不同的时令美食。俗话说“三季补一冬,来年无病”。“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风俗。据说冬季进补开始的当天,100%的营养就会被人体吸收。用于补充药膳的中草药有人参、当归、枸杞子、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药膳常用的食物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可以吃甘蔗不疼”。潮汕先民认为,在初冬的这一天吃甘蔗不仅可以保护牙齿,而且还有滋补作用。冬天,由花生、蘑菇、栗子、虾和胡萝卜制成的香米很受潮汕人的欢迎。板栗营养丰富,口感浓郁香脆,是炒香饭的上等调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过去,潮汕地区的立冬仍有吃“糯米饭”的习俗,这在古代就存在了。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叫“十月十日吃糯米饭”。10月初,新米上市时,用白萝卜、大蒜和当时的新鲜猪肉做成一种简单可口的糯米饭。据介绍,“萌”是指烹饪的方式,是指用火燃烧,体现了潮州菜丰富的烹饪方法。
在中国南方,人们在初冬喜欢吃一些鸡肉、鸭肉和鱼,而姜母鸭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冬季滋补小吃。店里提供煮熟的鸭肉、姜(姜母)、米酒、胡余油、中药包,一起放在煤气炉或炭火上,在顾客的餐桌上煮熟。吃了之后全身温暖顺滑,很受欢迎。
初冬人们的健康要点。
从“立冬”到“立春”被称为“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适应自然的变化。入冬后的日常生活和调养都要以“藏”为主。
在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平和宁静,欲望少,要求少,能使气内收,有利于藏修。冬天万物凋零,常常让人心情低落。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参加更多的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绘画、练字、欣赏音乐等。从而消除冬季的低落情绪,提振精神。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季调养,食补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稠些,食材以滋阴为主。冬天宜喝温开水,滋阴润燥。此外,还可以选择紫茎等滋阴的食物
冬天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到太阳才锻炼”。太阳出来了,气温会上升,空气质量会变好。户外活动应在上午9: 30至下午4点进行。多汗不仅损害人体的“阴”,还会消耗心阳。所以冬天锻炼,要防止过度运动,避免出汗,以身体微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