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要说造势玩营销,哪家能比小米强?手机业务已经足以让大众消费者感同身受了。当年的饥饿营销,虽然苹果、华为、三星都有玩过,但是他们谁敢说玩的过小米?让你既心痒痒,又手痒痒,同时还带着些许的期望。最近关于“2024年才能量产”的各种说法又喧嚣尘上了。】
撰文|小 C、编辑|禾 子
就目前小米汽车的各种谍照,各种曝光,各种效果图,俨然又有些当年的氛围了。虽然小米一再告知,真正的汽车预计在2024年才能量产,但是各种谍照已经满世界飞了,仿佛小米内部全都是各种“内鬼”,而且怎么防都防不住。小米到底是真的防不住还是有意为之,咱们不得而知,但是就目前未能获取造车资质这一块确实让人有点替其担忧,别到时候鸡飞蛋打就行。
大家都喜欢看新车研究新车,尤其是生产厂商还没有出场且大家都没有见过的新车尤为受大家的喜爱,一经曝光,车友圈里就仿佛过年了一样的欢欣鼓舞,大家会对此进行激烈的交流,围绕着车的各项性能与指标发表着各自的言论。而汽车厂商对于汽车的外观以及路上试车的露出也极为宽容,甚至乐此不疲。因为大家的讨论也等于是对新车的一种潜在宣传,让没有上市的新车获得较为直观的热度。然而,有些却不然。这不,小米汽车就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对于跨界造车的小米来说,传统的营销手段一直在间歇性的刷存在感,通过“无意间”的车辆外观与试车泄露,让车友们持续性的有点小期待。但小米却按部就班的在按照规定好的时间来操作。然而,近期小米汽车的一个合作方北京某模塑公司因为在采购相应物品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制约住下游的公司,导致了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被曝光了出来。这可让一向“谨小慎微”的小米公司大发雷霆之怒。而且根据小米和这家公司的相关协议,小米公司对这家合作公司进行了极为严肃的处理。毕竟已经参与合作和这么久,所以直接不合作了,基本上不可能,但是要求提升保密程序是一定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罚款,据称,金额为100万元。
之前虽然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是因为合作关系原因,最终都不了了之了。就算是有相应的处罚,也是内部消化了,不会公开出来。但是小米则不然,毕竟其在手机行业中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对于此类事件的关注度有些不同于其他车企。对于此次事件,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直接零容忍。这也开创了针对于外观泄露罚款的第一家车企。小米汽车这第一笔钱赚的,先从合作方开始啊。
这里就会让人产生疑问了,为什么网上这么多的实车谍照,为什么不被追究责任,而偏偏关系较为好的合作方却被制约了呢?这得从两方说,首先,网上目前针对于小米汽车大部分都是路试车的谍照,也就是路人或者是相关媒体拍摄到的。既然已经是路试车了,所以车身上会有各种的伪装模式。就算是被拍到了,那也只能是车企“想”让你看到的,展示的内容不涉及到真正的技术壁垒。其次就是,限制手段,大众路拍不会涉及到协议,所以,就算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拍摄到,大概率也不能被怎样,但是合作方就不一样了,各种协议各种规范,各种保密各种遵守。所以,被小米汽车从中“赚”了一笔也只能是认了。毕竟这也是合作公司的责任。
为什么会收这么高的罚款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调整修改的问题。前后保险杠的渲染图被曝光,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后续会对其设计进行调整。虽然距离小米汽车发布时间比较紧迫了,但是应该还是可以操作的。调整完以后还得再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这些都是成本。这一曝光和网上的谍照不一样,你可以说谍照是小米自导自演的营销宣传方式。但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小米汽车还是没必要做的。
汽车和手机确实不是一个概念,当下的车企的生产模式基本固定,相关的保密程度也较为成熟。就算是有曝光,也会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一定量的曝光影响不大。但小米毕竟是跨界造车,对于汽车行业中的一些操作还略显生疏。小米通过此次事件,可以多学习一下其他车企,对内部进行调整,对合作商进行约束,提升车企中相应的保密模式。
涉及到自有设计的内容,对于车企来说确实重要,如果过早的暴露,让其他车企在自己车型还未上市前就被“抄袭”,那就相当于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东西为别人做了嫁衣。本身属于自己独特独有的东西,甚至在进入市场中后可以一鸣惊人,被同行“拿走”,那等于是卖点亮点直接消失,市场竞争力也随之下降。严重性不言而喻。就算是技术壁垒极高,其他车企没能从中获得什么,那对于一款被大众一直期许的产品,在进入市场中的新鲜感也会有所影响。对于销量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点评
泄密,对于任何一家以生产或是技术为主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情。更何况,车企本身就是将这两项融合到极致的企业。在如此内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汽车发烧友来说,这样的事情就是在看热闹。但是对于车企来说,严重点,真就是生死攸关。一旦自己的技术真的被同行所学到。影响的利益关系别说是100万了,再多的钱也挽回不了。在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爆棚式发展的当下,谨小慎微是一定的,切勿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