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网约车市场正快速复苏。
近日,嘀嗒出行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重启IPO进程,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目前嘀嗒出行是国内最大的线上顺风车服务提供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33亿元、2.380亿元和0.654亿元。这意味着,自2019年首次盈利以来,嘀嗒出行将实现连续多年盈利。
嘀嗒出行方面表示,此次IPO募资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方面。
在此之前,曹操出行也在去年年底传出将于今年赴港IPO的消息,不过这一消息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与出行平台谋求上市相向而行的,是今年来出行市场的复苏。以网约车为例,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国共有30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2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11.2万本、车辆运输证216.6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4%和2.3%;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5.76亿单,环比上升14.1%。
作为参考,2022年,我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累计订单约69.70亿单,订单总量同比 2021年下降18.9%。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收到的1月份订单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即聚合平台)完成1.46亿单,占比达到约25%。
从上数数据不难看出,聚合平台的异军突起,正是眼下网约车市场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仅在2022年,就有腾讯、华为、抖音等平台纷纷推出聚合出行服务。如,去年12月,抖音开放了交通出行服务的平台服务商入驻资格,具体细分类型有打车/网约车、顺风车/拼车、出租车等,T3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出行服务平台都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驻了抖音;在此之前,去年7月,华为对外宣称HarmonyOS3已正式上线Petal出行,该平台已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服务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开放打车服务;腾讯则于去年3月上线了打车服务,但自身并不运营车辆与司机,仅为有车队与司机的网约车平台提供订单。
实际上,聚合打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7年,高德地图就推出了聚合打车的模式,随后百度、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让这一模式逐渐拓展开来。进入2022年,高德、腾讯、华为等“大厂”的入局,更为这一模式“加了一把火”。与网约车平台不同,聚合平台自身不直接设置运力,而是面向乘客、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撮合”服务,也被称为“平台中的平台”。
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2022年7月至12月,聚合平台订单量在全国订单量中占比从22%左右提升至约26%。
“聚合模式引发了网约车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互联网打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聚合平台的出现,开放了用户流量,让众多网约车平台只需专注运力建设,用户也有了更多的打车选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定稿研讨会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共享出行行业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聚合平台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聚合模式有望在行业中占据“半壁江山”。
此外,在“双碳”目标、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等因素影响下,网约车电动化比例的不断提升也被视为主要趋势之一。
就在今年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试点实施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涉及的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用车。《通知》提出,要实现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鼓励下,网约车平台新能源车占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本次政策也有利于换电模式在网约车领域的推广。
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我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42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随着疫情影响的淡出,共享出行行业的变化是什么?大家都在抢占市场,共享出行要怎么行动?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业指导。”多位来自共享出行领域的专家和平台的企业代表都表示,他们希望《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能对行业所处阶段和趋势进行定义和预判,并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