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的“必修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数字工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社区、智能商超、智能管理平台……近年来,通过5G、Wi-Fi6、光网络、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驱动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层面对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出台了大量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升级的价值和必要性。
囿于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中小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中小企业占比为9%。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基础薄弱,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在受访专家看来,要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需要进一步降低数字化门槛,更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政府层面,从资金、技术、路径等方面,提供有力、有效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市场层面,无论传统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还是数字化方案服务提供商,都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更多低成本、高赋能的工具和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门槛和难度。
中小企业自身层面,则要进一步提升对数字化升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顺应数字化趋势,借助好的数字化产品、方案和服务,实现自身的快速转型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未来,在各方协同发力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之路将会愈发畅通。
高质量发展“必修课”
当光网络终端部署在传统制造工厂,网络部署效率不仅提升80%,更实现了业务的快速上线;当Wi-Fi6应用于企业办公区域,不仅升级了网络体验,更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当智能摄像机和大数据相融合,不仅实现了远程巡检、门店统一管理,更借助精准运营数据分析,提升了经营业绩……
采访中,有企业负责人分享了来自一线的数字化实践经验,分别对应着产品、业务和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展现了数字化的创新价值。
“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是为了转而转,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经济变革的需要。”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龙飞谈到,数字技术应用正在推动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的“必修课”。
数字化升级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博弈,数字化升级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绿色、安全发展”等目标,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运用3D仿真设计工业软件,服装设计周期从30天压缩至3天;上线能耗管理系统,单台空压机年节约费用10万元以上;通过数字化采收,茶叶生产企业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20%……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2022年)》显示,不少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后,效率大幅提升,效益明显改善。
数字化升级是适应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多个领域的产业运行模式和逻辑正在发生剧变,数字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小企业只有加速数字化升级,才能适应这一潮流,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我国有大量中小企业集中在餐饮、购物、教育培训等行业,依托物理场所提供实体服务是其重要经营方式。近几年,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困境,而数字化转型恰好可以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创新企业产品和服务,带动消费向新领域延伸,并不断创造新消费形态。
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蓝黛变速器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2022年10月19日摄) 王全超摄/本刊
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布局
截至2021年末,我国企业数量达4800多万户,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从“选择题”到“必修课”,数字化升级是一场业务模式、生产运营流程、制度管理的深刻变革,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可想而知。
采访中,专家们谈到,近年来,在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环境愈发改善。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发展“互联网+中小企业”;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3项重点任务和4项推进措施;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4000~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国家层面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完善了中小企业数字化有关工作的制度安排。
路径引导更加科学。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为中小企业开展自我诊断、找准问题不足提供工具参考,并将评测指标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中的数字化水平评价依据。同年,又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为企业找准转型方向、明确转型路径,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
支撑体系逐渐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日臻完善的软硬环境,有效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
有专家提到,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余个,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持续走高,过去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
经营主体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认知和需求也在加速提升,国际数据公司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23年底,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将把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其IT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过去三年中小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相关投入,年度数字化投入5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比由37%提升至53%。
破除痛点、降低门槛、多元协同
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从实践来看,各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都遇到一些困难。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难点可以归结为两个:
一方面,从企业自身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有限,因此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缺钱、缺人、缺技术、缺方法、缺路径等难题。
另一方面,从外部供给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数字化升级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千差万别,但当前市场上多是通用型工具,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比较有限。
对第一方面,更多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支持;对于第二方面,则更依赖于市场增强供需匹配度。
“关键是要引导数字化服务商在提供服务时围绕企业运营中的痛点,分阶段、分场景为中小企业设计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工具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表示。
不久前,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中关村在线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小企业精选产品/方案”评选活动上,超过2200万家企业级专业用户和遍布全国的2万余家合作伙伴进行了投票,覆盖企业网络、光网络、数据存储、智能协作(如IdeaHub)、行业感知(如摄像头)等多个产品领域,从中可以洞察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真实需求。
以在此次评选中收获了11项大奖的华为为例,其五款收获首选奖的明星产品在功能与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面就非常契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比如,华为AirEngine5762-12SW凭借信号强、无惧穿墙、极简安装免调试和多彩设计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客户组网的首选;华为F5G小全光(MiniFTTO)方案具有部署省力、运维省事、体验出色等特性,是信息点100以下的小微企业、园区、社区诊所、幼儿园、超市、餐厅等的理想之选;HUAWEI IdeaHub S2系列作为新一代华为办公宝,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协同作战的战斗力。
“华为已深耕数字化领域30多年,有着丰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可靠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优质的服务,一直是既有优势。”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服务好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必须各方携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多元协同,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
基于此,面向项目型的商业市场,华为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的原则;面向分销业务,华为制定了“产品做强,伙伴自主”的原则。为匹配这些原则,实现高效运作,华为在“研发、营销、销售、供应、服务”各个方面端到端地进行了适配,而且构建了专门的流程,IT和组织来赋能伙伴,使能伙伴,共同服务好广大中小企业客户。
其中在产品研发和销售层面,针对性提升了产品的5易(即易集成、易配置、易销售、易安装、易维护)特性,并优化了面向伙伴的一体化交易平台,支持伙伴5自主交易与服务(即自主报价、自主投标、自主下单、自主交付、自主维护);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客户的难度,使伙伴更容易集成华为产品。
同时,华为持续帮助伙伴构建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在多地建设了区域仓,实现产品的敏捷供应;通过建设面向商业市场的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华为还推出华为亿企飞App和华为亿商App等,帮助伙伴快速了解数字化产品和方案,希望以此协同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构建好的数字化产品、方案以及流程、平台、工具,全方位支持伙伴,共同助力中小企业客户快速成长。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华为将积极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多元协同,畅通中小企业数字化之路,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