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科技 以“长期主义”助力基础科研,腾讯科学WE大会邀“栽树人”点亮“科技树”

以“长期主义”助力基础科研,腾讯科学WE大会邀“栽树人”点亮“科技树”

“它没什么用。”1888年,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完成了一项实验,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然而这项开启新时代的实验,在当时“只是证实了麦克斯韦方程而已”。

直到赫兹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取得了世界上首个无线电报系统专利,并将无线电用于商业。此后,无线电通信以异常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手机、电视直播,都与无线电通信密不可分。

像赫兹与无线电一样,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其中常态。然而,纵览人类史上伟大的成果,都离不开基础研究播撒下的种子。

无论是“十四五”规划提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都再次强调了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各部门也出台多项举措,为研究人员做好“栽树人”“挖井人”提供保障。

11月6日,一场科技盛会将基础研究领域的众多“栽树人”邀请到舞台中央——当天,2022年腾讯科学WE大会在线上举办,邀请海内外7位科学家分享在未来能源、空海探索、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和发现,并宣布筹建科技馆与百年“科技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2013年首届WE大会种下“助力基础科学普及”的种子,十年间,腾讯以“长期主义”持续助力基础研究,为人类百年“科技树”的生长厚植沃土。未来,腾讯更以共创的方式,邀请“栽树人”——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共同点亮“科技树”。

持续聚焦基础科学: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点燃了科幻热,为“流浪地球”提供永久动力的聚变也引发了众多科普。而在现实生活中,聚变工程有一个通俗但响亮的名字——“人造小太阳”,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装置。不过,其目的并非为了地球真的在星辰大海中遨游,而是瞄准了一个更现实的方向——清洁能源。

在本次WE大会上,“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向守候在屏幕前的千万名观众介绍了“人造太阳”从“萌芽生长”到“开枝散叶”的过程:2021年12月30日,具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东方超环(EAST)成功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打破了自己保持的411秒最长放电纪录(原纪录是2012年6月27日创造的),运行时间首次突破千秒量级。达成这一纪录时,东方超环已放电超过十万次,李建刚研究可控核聚变也已40年。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并充分证明了磁约束核聚变的可行性,但要实现核聚变成功发电和迈向商用化,“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发一个有效且可使用的反应堆“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人类尝试过的最艰巨的工程挑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没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就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对于科技企业、数字经济来说,如果缺乏基础研究,无异于沙堆上起高楼,不仅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基础科研经费快速增长,投入规模国际排名第二位,凸显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产业界和社会的投入占比过低。针对这一结构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走过十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将目光聚焦在基础研究上,始终致力于面向公众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前沿思想。霍金、彭罗斯、潘建伟、姚期智等87位全球顶尖科学研究者,先后就宇宙学、理论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等前沿领域发表演讲,公众线上线下参会累计近1亿人次。

无用之用有大用,风物长宜放眼量。十年来,人们见证了脑机接口、基因编辑、人造皮肤这样的革命性技术,是如何从科学畅想,一步步进入生活,进而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本届腾讯科学WE大会,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栽树人”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科技领域从萌芽生长到开枝散叶的过程,也点亮了未来之路:中国空间站“天宫”将为共同开发空间资源、增进人类福祉做出贡献;韦布空间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将人类视野再往前拓展一步,“DNA修复机制研究”为理解癌症等疾病发生机制、癌症预防和治疗打开了新窗口;“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加深对有颌类重要器官和身体构型演化的认识;深潜作业协力攻坚深海地球科学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

“十年前,马化腾在首届WE大会上种下一颗种子,希望助力基础科学普及。WE大会历经十年,展现了人类科学的前沿突破,也见证了人类科技十年的历史性跨越。”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现场宣布,腾讯正在深圳前海建造一座开放的科技馆,将联合顶尖科研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打造一棵数实融合的人类百年“科技树”。这棵“树”将以基础学科为根脉,以学科的发展演变为枝干,系统性呈现百年科学的发展脉络及突破性成果,让公众沉浸体验、拥抱科学。腾讯将以开放机制,邀请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创“科技树”,持续记录科学进展。

以“共创”方式点亮科技树

对于腾讯这么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连续十年高投入举办这么一场科学大会,并提出“无关商业竞争、只探讨前沿科学与思想、只关心人类未来”的基调,也会打上“有什么用”的问号。

对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本人来说,他腾痴迷天文学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他从初中开始订阅《天文爱好者》,曾是全校第一个观察到哈雷彗星并写下观测报告的学生;2004年,董事会同事送给马化腾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架精美的望远镜模型。就连微信的启动画面也是这样一幅画面:遥远的星球上,一个人孤独地站立,遥遥凝望着蔚蓝色的地球。

在2013年腾讯科学WE大会《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致辞中,马化腾讲道:“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科学,希望成为一个天文学家。虽然现在做企业,但是我们没有磨灭梦想。”

对于腾讯这一互联网巨头来说,腾讯在2019年提出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提出“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我们选择科技向善,不仅意味着要坚定不移地提升我们的科技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还要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实际上,除了科学WE大会外,在投入基础研究领域,持续降本增效的腾讯从来都没有“降本”过。

——腾讯医学ME大会于2019年发起,聚焦中国最受关注的医疗健康话题,邀请全球医学领军者,向公众分享最新医学进展和权威知识;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新偶像、以科学探索为新时尚,让科学家精神成为青少年的成长底色。

除此之外,腾讯还掏出真金白银,长期支持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在“无人区”自由探索,希望他们能实现更多造福人类的进展和科学突破。

——2018 年,腾讯基金会投入10 亿元启动“科学探索奖”,希望帮助那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科学家,让他们在寻求创新又尚未最终突破的关键时期,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攀登科学高峰,助力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前沿核心技术探索;

——2022 年,开放“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申报,投人不投项目,计划在 10 年内投入 100 亿元人民币,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根创新”。

在创造社会价值时,腾讯以一种“不设限不封顶”的方式在运作。

如今,腾讯也在共创中寻找社会价值的答案。郭凯天介绍,“科技树”将引入科学家接力和共创。“科技树展现的,是一部恢弘的科技史,这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自完成的工程,我们将和顶尖的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科技史实和海量论文筛选,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打造出来。科技进步,是全世界一代代科学家接力和共创的成果。我们将以开放机制,邀请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创,持续记录科学进展,不仅根系过去,更要枝连未来。”

“科技向善,正如草木向光。我们希望,科技未来的每一次春华秋实,都是向美之花,向善之果。”郭凯天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科技,聚变,栽树人,大会,科学,人类,领域,科研,基础,研究,腾讯,栽树人,科技树,科学,郭凯天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科技,聚变,栽树人,大会,科学,人类,领域,科研,基础,研究,腾讯,栽树人,科技树,科学,郭凯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科技,聚变,栽树人,大会,科学,人类,领域,科研,基础,研究,腾讯,栽树人,科技树,科学,郭凯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