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足,企查查IPO上市没有多大看点

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足,企查查IPO上市没有多大看点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很多创业者对商业查询平台企查查,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查同行,还是查某家公司的老板,以及查询某家公司的信用“等级”,企查查都会给人们很全面专业的答案。不过,近年以来,企查查因为对企业信息查询设置各种门槛、分级收费,却被很多用户诟病不已。

众所周知,企查查等平台过去存在的价值,在于互联网信息不够全面、完整,因此存在信息差。而该类平台之所以受到欢迎,也正是因为很多互联网用户有这样的信息查询需求。

不过,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了解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与方式,企查查等平台也不再是用户获取该类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企查查靠“信息差”来收费的模式,似乎也越来越不被用户买账。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商业模式看起来算不上“性感”的公司,最近却传出了冲击IPO、谋求上市的消息。因此,最近关于企查查未来还有多少想象力的话题,也引发了热议。

变现能力有限,无心插柳却难成“荫”

据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京对媒体透露,企查查刚获得中信证券资本投资,估值近100亿人民币。从一个数据工具变成一款数据信用产品,企查查能够发展壮大,甚至坐拥5亿用户,无疑是十分幸运的。甚至可以说,企查查也是互联网行业由信息时代走向数据时代的见证者。

不过,如果将时钟拨回至10年前,企查查的创办,实际上却有些“无心插柳”。彼时,浙江温州的陈德强与另外两位合伙人杨京、施阳是好朋友,因为都喜欢运动,所以决定一起做一个体育馆租赁的项目,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场地租赁服务。

不过,这个过程让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大的市场需求。当时,他们发现找到场馆“老板”时,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老板”都不是真正的老板,而是类似做贸易商的“二道贩子”。

因此,帮一些创业者查询企业的工商信息,便成了他们新的“创业项目”。而彼时,他们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公众号快速查询工商信息,这也是企查查平台的“雏形”。

非常有机缘地是,随着江苏、上海等地陆续开放了工商信息,国家工商登记制度也开始改革,工商系统数据也加入了当时的工商总局。也正是这样的行业背景,让企查查上线3个月,用户量就从数百个暴增至7万个。这对于陈德强等公司创始人而言,也是始料未及的。

10年后的企查查,大家都知道了。目前企查查也已经成为国内头部的企业征信数据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企查查已拥有覆盖全球近5.5亿家企业的企信数据库,用户数超4亿,累计查询量超10万亿次,汇集国内80个产业链、8000个行业、6000个细分领域的商业信息。

概括起来,企查查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技术爬取公开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分别服务于B端与C端用户。不过,C端用户享受的服务,大部分是免费的,只有少数更深的服务需要购买定制会员。而B端收费,才是企查查的主要营收来源。

虽然企查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商业化。但是由于国内信息检索平台,一直是免费为主,大多数个人用户甚至企业用户的付费习惯都没有养成,因此也导致了企查查的商业变现能力十分有限。

不过,数亿用户的企查查,依然是资本的宠儿。据媒体报道,在企查查2019年获得C轮战略投资后,其估值已经高达30亿元。而随后的2020年、2023年,企查查又获得了多家资本的加持。此番上市,也被视为其前几轮投资的“接力赛”。只是,其在二级资本市场未来的走向将会如何,尚未可知。

数据纰漏频出,商业查询难成一门好生意

作为企业征信数据平台,数据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不过,企查查自上线以来,各种信息纰漏并不罕见,甚至因此也引发了众多投诉以及诉讼事件。

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在创造数据的同时,也正在成为数据泄露的受害者,各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给人们日常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企查查作为商业信息查询平台,也屡被投诉侵犯个人隐私,并因一些公司信息“张冠李戴”,而惹上官司。

例如,2021年10月,有网友在黑猫投诉表示,“企查查平台中湖南某公司的法人显示是我的名字,且与我其他企业做了关联。但是事实上我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我目前正在谈投资。。。”该用户还表示:该乌龙事件,导致其与合伙人之间产生了间隙,最终导致没有谈成功。

无独有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陈女士2022年10月以来一直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平均每天十几个。陈女士向南都记者介绍,刚开始自己不知道手机号码怎么泄露的,去年12月她在网上搜索才发现自己手机号码在企查查等平台显示为某发展水务有限公司的联系电话。

由此可见,企查查平台除了会出现信息错配的“乌龙”事件外,还存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

要知道,近年以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实,国家与个人都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而企查查平台虽然公布的是公司注册信息,但是由于相关信息中的手机、电话号码并非一定归属于公司,所以也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巨大风险。对此,有律师表示,企业工商登记等信息中所包含的手机、电话号码等应明确该号码用途。

除此以外,此前的2019年5月,企查查向用户推送了“蚂蚁微贷公司新增清算组成员应君”的信息,并将该信息的风险级别列为“警示信息”,事后该公司背后的蚂蚁金服紧急澄清,表示消息不实,因为蚂蚁微贷自成立以来,一直正常经营,经营状况良好,二者最终甚至对簿公堂。

而在泄露用户隐私方面,企查查受到投诉也并不罕见。例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投诉企查查“手机号码错误”、“姓名错误”、会员充值退款难、实际权益与会员产品描述不一致等纰漏及客户服务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种种迹象表明,让企查查长期稳定经营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够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适当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误导平台用户,甚至造成违法违规行为。

行业“内卷”同质化严重,企查查优势不再

实际上,商业查询平台并非只有企查查。虽然在市场份额方面,企查查凭借入局时间更早,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如今的商业查询赛道,早已是玩家众多、赛道拥挤。

例如,与企查查齐名的天眼查、启信宝,就是企查查不可忽视的对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玩家增多,企查查的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而企查查与天眼查、启信宝等平台的竞争,也从营销层面到平台运营,各自向对方发起攻势。

例如,天眼查比企查查成立时间晚了半年,但是发展势头也十分凶猛。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天眼查的用户量已经过亿,并且全面实现细分市场第一。而与企查查同一年成立的启信宝,则宣称自己的B端市场,无人能敌。

尽管各家对外宣称自己实力不输对手。但是据2022年1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企查查、天眼查、企信宝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分别为42.32%、38.63%、6.47%。这也意味着,Top3品牌已经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也让头部品牌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以企查查和天眼查这两家企业为例,早在2019年7月,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运营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运营商)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赔偿520.45万元。

非常有戏剧性的是,此后的2020年6月,企查查也开始发起对天眼查的“反击”。彼时,据企查查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已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天眼查涉嫌不正当竞争提起民事诉讼。

据了解,企查查起诉天眼查不正当竞争的主因是,其认为天眼查存在虚假及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不仅误导了大众,也给企查查与其他市场经营者造成了严重损失。

而从企查查公告内容来看,企查查要求天眼查方面立即停止在商业宣传中使用“财政部所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旗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旗下”、 “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中国唯一一个开放式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等误导性用语,并请求被告方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刊登声明赔礼道歉并消除影响。

实际上,抛开二者在法律层面的矛盾纠纷。企查查与天眼查等平台在信息查询界面、产品定价等方面也高度相似,甚至让很多用户表示,有些“傻傻分不清”。而不同平台之间的同质化,也正在让原本有先发优势的企查查,逐渐丧失其行业优势,甚至显得有些“泯然众人矣”。

结语

曾经的企查查,由于发现该小众赛道的“商机”更早,因此通过先发优势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该赛道也变得拥挤不堪。

而且,除了与其几乎相同时间“起步”的天眼查、企信宝外,还有面向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的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合信息”),在各大媒体频繁曝光的企知道等品牌,也在加速蚕食企查查的原有市场。

由此也导致了,企查查恐怕难以依靠上市“捷足先登”,而继续领跑行业。而且,此前企信宝、合合信息等公司也在冲击IPO上市方面跃跃欲试。况且,谁将会在二级资本市场跑赢对手,目前尚无定论。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诞生了这样的玩家,这个缺少太多想象空间的赛道,也不会因为资本的加持,而让结果有多大的不同。同样,对于企查查而言,其上市的实际价值如何,也有待验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9.com.cn/n/a116082.html

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足,企查查IPO上市没有多大看点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足,企查查IPO上市没有多大看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足,企查查IPO上市没有多大看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