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问界M7“升级”后销量暴增,是“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

问界M7“升级”后销量暴增,是“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10月初,对于问界新M7的订单暴涨、一路畅销,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如此感慨。

图源:来自网络,余承东朋友圈截图

据了解,问界新M7是在原M7车型基础上,提升配置调整价格后的新款产品,于今年9月12日上市。11月初,问界M7背后的上市公司赛力斯发布的2023年10月产销快报,问界全系10月交付12700辆,其中10547辆来自问界新M7。在上市50天时间里,问界新M7这款爆款车型实现了超8万累计大定(已交定金的消费者下单预购量)。

新M7的畅销,与老M7今年1-8月的月均销量不到1000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了解,这也得益于问界新M7采用提配降价的组合拳,让赛力斯也如余承东所言,“起死回生”。

不过,突如其来的惊喜虽然让赛力斯的股价也随之暴涨,在资本市场也获得了投资者的支持。但是其产能、交付、盈利能力却十分堪忧,一些投资者甚至表示,会为问界M7及赛力斯捏把汗。

新M7缺点很多,赛力斯交付“压力山大”

尽管目前新M7的销量依然在增长,而且赛力斯在二级资本市场也十分得意。但是按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任何一款新车型,也难以仅靠一时的热度打天下。

而被指缺点很多的新款问界M7,恐怕同样难以高枕无忧。首先,在外观方面,很多网友都表示,新问界M7既缺少时尚感、又缺少独特性,甚至与同级别的SUV车型相比,毫无特色。

因此,也有网友用简洁、庄重等形容燃油车的关键词来形容这款车型。而与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车型的炫酷感、科技感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要知道,此前的老版问界M7之所以“不好卖”,一方面就是因为其“撞脸”东风风光iX7,车友圈可谓是一片差评。其外观更是被指老气横秋完全不顾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观。因此,时很多网友被劝退。

而在这方面,新M7似乎有些“死性不改”,所以也非常让人担心,该款车型会不会步M7老车型的后尘。在这个颜值经济的时代,新M7的外观不足,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劣势。

其次,问界M7的品牌力,也因为问界并不是“纯正”的华为汽车品牌,而略显不足。据了解,此前的2022年8月,在问界M5和M7热销下,小康股份证券简称变更为“赛力斯”,进一步与华为进行捆绑。

而前不久,企查查APP显示,原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赛力斯汽车(湖北)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由赛力斯(上市曾用名小康股份)全资控股。

尽管赛力斯方面曾解释称,企业更名有利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的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但是,更名却难以掩盖赛力斯在设计上的不足,甚至问界产品设计上,依然带有“东风”的影子。

再次,突然暴涨的销量,也对赛力斯的车辆交付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前身为东风小康的赛力斯,在乘用车制造方面缺乏经验,问界系列产品的迭代,还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据了解,负责问界M7生产的是重庆坪坝区的一家工厂,而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而按照目前该款车型的大定数量,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订单量就超出了其全年产能的一半。而按照这种热度来推算,该工厂的汽车交付压力也显而易见。

为此,赛力斯也开始大力扩充员工数量,生产线也由单班转为白晚班“连轴转”。只是,即使是24小时生产,工时利用也到达了极限,依然很难消化这批订单,而按照华为承诺的两个月左右的交付时间,问界新M7的订单交付压力依然肉眼可见。

而一旦客户满怀期待的问界新M7车型延迟交付,势必会影响其新车口碑甚至流失潜在客户。实际上,此前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的多款车型,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翻车”事件密集之下,问界新M7如何解决摆在眼前的交付问题,也成了赛力斯最大的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问界M7热度恐难持续

尽管问界新M7大定表现突出。但是此前M7的热度持续下滑,已经为新款车型的市场推广,留下了前车之鉴。

很多网友还记得,去年8月问界刚刚发布时,友商理想CEO直言被问界“当头一棒”,因为彼时理想汽车的爆款车型理想ONE因此受到冲击 ,销量之下断崖式下跌,由月销万余辆暴跌至4000多辆。

不过,在2022年下半年傲视群雄的问界M7,到了2023年销量就急转直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问界整体累计销量为21873辆,月均销量为4374辆,该数据相比去年的月均8525辆跌幅近50%,而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高达46.8%。

值得一提的是,细分到问界M7,今年6月该款车型也仅仅只卖出了432台而已,相比理想L8的9618辆的差距甚大!而到了7月,问界的销量为4240辆,环比暴跌25.19%。或许是销量过于惨淡,以至于随后两个月,问界品牌都没有单独披露月销量情况。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此时的问界新M7,是否一如昔日的旧版本,热度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之时,外界的这种担忧,并非耸人听闻。

一方面,华为入局造车行业,同样是跨界,所以华为问界汽车等于华为智能手机的品牌认知,或许并不能成立。

毕竟,华为只是联合车企赛力斯,拿出自己的智能化与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与赛力斯取长补短而已。而且,这种跨界,或将为二者带来汽车制造与合规性的问题,而赛力斯与华为需要共同面对的行业壁垒与技术研发问题,仍需攻克。

另一方面,相比在造车赛道已经十分“老道”的特斯拉、比亚迪等厂商,华为造车目前的参与度远远不够。甚至与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企业相比,依然相差甚远。这也意味着,华为问界这个新锐品牌想要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恐怕并非问界新旧两款爆款车型就能解决的。

对此,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华为造车缺乏相关条件的担忧。例如,华为的汽车制造经验和供应链优势并不明显,加上汽车行业的监管和认证要求较高,其未来或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挑战。

盈利“魔咒”难破,问界M7前途堪忧

任何品牌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背后企业的资本实力、品牌实力。华为虽然在科技方面也有自己的实力,但是在造车领域同样有很多短板。

首先,在资本方面,华为想要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必然是一个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生意。加上华为近年受美国贸易战的影响,其全球营收及净利润增长双向承压。

而在汽车业务方面,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0.77亿元,仅占华为总营收的0.3%。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依然维持在0.3%。这也意味着,目前华为重金押注的汽车业务,尚未成为气候。

反观华为在造车方面的投入,据余承东此前透露,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后,累计投入已经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发投入占大头,7000人的研发团队,年均投入百亿左右。而在如此巨大的投入下,该华为造车BU何时才能实现正向盈利,也将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与赛力斯汽车主机厂商合作,也被视为华为降低造车成本的解决方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同样因为前期投入巨大,而陷入持续亏损状态。

据赛力斯公开财报显示,自从2019年与华为合作造车以来,其年营收从181.32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341.05亿,但利润却从0.67亿元跌到了-38.32亿元,2020-2022年这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达到了73.85亿元。

赛力斯2023年上半年仍在持续亏损,实现营业收入110.32亿元,同比减少11.14%;扣非后净亏损为18.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14亿元亏损,也有扩大之势。

据分析,赛力斯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问界销量惨淡,甚至导致其此前定增获得96.27亿元资金,基本“烧完”,险些难以为继。由此可见,在赛力斯的“家底”并不厚实的情况下,问界新M7的销量猛增,也势必会让华为与赛力斯加大投资扩产,进一步加大二者在财务层面的压力。

虽然之于华为,尚且有其“主业”作为支撑,还可以持续烧钱研发基于Harmony OS的智能座舱等汽车解决方案。

但是,之于赛力斯而言,问界新M7的销量增长出乎意料。而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赛力斯二者合力,能否渡过产能这一关还尚未可知。由此来看问界M7的未来,恐怕前途堪忧。

结语

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研发的新车型,老版本的问界M7也曾被业内视为一匹黑马。二者扬长避短,原本可以打造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产品。

不过,在问界M7经历短暂的热销就开始偃旗息鼓后,也不得不令人担忧,问界新M7是否真的能够如余承东所言起死回生?还是只是一时的热度,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9.com.cn/n/a57034.html

问界M7“升级”后销量暴增,是“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问界M7“升级”后销量暴增,是“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问界M7“升级”后销量暴增,是“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