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潜力爆发!双节助推大消费走强#
日本人口达峰后,在低欲望社会中,“穷鬼超市”堂吉诃德(PPIH)从临期尾货打折店发家,跻身本土四大上市公司之一。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随着消费者“购商”越来越高,追求性价比成为消费情绪的主流,以折扣店为代表的平价零售业态崛起。
36 氪整理发现,今年以来,主打临期食品的好特卖直营店超已超 500 家;零食品类折扣店零食很忙成为业内首个实现全国门店突破 4000 家的品牌;永辉超市$永辉超市(SH601933)$、盒马等也加速折扣化的脚步。
对于景气度高涨的平价消费,财通证券给出的建议是,“线下商超龙头在渠道变革的竞争当中有望突围”。关注积极布局新业态的家家悦、重庆百货、永辉超市、中百集团;聚焦高景气性价比赛道,海内外扩张前景广阔的名创优品。
01.折扣零售“卷生卷死”
折扣店、低价店“遍地开花”,折扣业态越来越“卷”,引发了对供应链的挤压、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等连锁效应。
上海青浦,全国 70%以上的临期仓集中的地方,每天都有两百多家零售商派出的“抢货手”,对开回仓库退货的货车虎视眈眈。
他们只需看一眼货单,就能立刻决定是整车拿货,还是卸掉一小部分货。为了节省成本——卸一件货1元、装一件货1元,被选中的货物甚至不用“下车”,就直接被拉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折扣货架上。
遇到好特卖、嗨特购、奥特乐这样的行业头部品牌,不仅是出手快准狠的事,付款周期更是从商超的30天以上,缩短到1至3天,甚至几小时。
以好特卖、嗨特购为代表,通过软折扣把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做法,正好迎合了过去几年的零售特点——2020 年开始,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囤货商品较多,主打临期商品的折扣店成为重要库存出清渠道。
热闹的折扣赛道背后,是一个万亿市场。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折扣商店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折扣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1.62万亿元,近五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
很长一段时间内,急剧增长的门店数量成为了常态。资本催化下,开店成为一个硬性指标。
零售行业专家赵蓬透露,在高线城市,折扣店的逻辑“一般都是跟着盒马、名创优品$名创优品(HK|09896)$在购物中心走,吃他们的流量”,考虑到租金、人力、装修等成本,要保证利润,就对供应链能力和定价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个客观事实是,购物中心总体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同时,一家购物中心对同类型门店数量有所控,增量潜力已接近天花板。
“很多折扣店在同一厂家订货,谈判时甚至可以看到竞争对手的订货单截图,不是这个价格不拿货。”赵蓬感慨,“太‘卷’了,‘卷’到每件商品最后只赚 1毛 5、2 毛。”
而对量贩式零食折扣店的容忍度更高的低线市场,则被地方性品牌牢牢把控,且饱和度较高,县城开出十几家零食折扣店的新闻屡见不鲜。
尽管赛道依旧火热,但不少品牌已经倒在了狂奔的道路上。2022年,临期折扣品牌“繁荣集市”被曝申请破产,“本宫零食创研社”已成为失信公司,今年疯狂涌入县城街边的零食折扣店则在经历着“速生速死”的考验。
据澎湃报道,大量玩家入局使得原本低利润的生意被瓜分,有的县城已经开始批量倒闭零食折扣店,频繁的价格战使得商品毛利润从18%降到了8%。
02.商超扎堆拼低价
眼见价格动态博弈在零售市场愈演愈烈,折扣的风还是吹到了盒马、永辉这样的商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