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

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一词。富有戏剧性的是,近年阿里巴巴却在向传统零售看齐。例如,2017年,阿里巴巴以224亿港币入股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

彼时,业内将该事件视为二者联姻。对此,阿里巴巴CEO张勇说:“我们婚前把婚后怎么过日子已经谈得很好了,以后会一起努力,让高鑫零售成为中国新零售世界当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不过,6年时间过去,高鑫零售的“新零售”转型,恐怕难言成功。而其当前业绩倒退甚至不如十年前,也似乎预示着,模式转型恐怕并非只靠概念就可以完成。

据高鑫零售财报2023财年(2022/4/1-2023/3/31)数据显示,发布的2023财年业绩报告获悉,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收入836.62亿元,营业利润11.77亿元,净利润为78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不过,据其发布的2024财年中期预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其营收不仅下滑超10个点,期间亏损额更是达到了3.78亿元。

但是要知道,高鑫零售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863.72亿元,净利润27.75亿元。而此时与之相比,不仅营收一朝回到解放前,净利润也显得有些惨不忍睹。由此也不禁令人唏嘘,曾经的“连锁超市大王”大润发为何接连退步,甚至业绩不复当年,还没了靠山?

商业帝国摇摇欲坠,基本盘失守

据高鑫零售官网介绍,是拥有大卖场及多渠道电商业务的中国领先零售商。集团以「大润发」、「中润发」、「M会员店」品牌经营大卖场、中型超市以及会员店业务。

据其2023财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高鑫零售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在212个城市开出了582家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覆盖、批量开店的大润发,知名度与影响力不言而喻。不过,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曾经的“连锁超市大王”大润发早已风光不再。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大润发在全国多地的10年老店纷纷关店。例如,今年10月中旬,郑州大润发大学路店于10月上旬向现场商家发出30天之内疏散的通知,而此前大润发郑州“双子星”分布的门店,就只剩陇海路店一家了。

无独有偶,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北宜昌唯一的大润发超市宣布关店,工作人员称长期亏损。虽然消费者对其表现出了不舍与惋惜,但是也难以改变大润因为亏损必须退出部分市场的命运。

对比高鑫零售近十年的业绩以及门店数量不难看出,高鑫零售的收入规模已经明显缩水,盈利能力也大不如前。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8年间,是高鑫零售的巅峰时期,公司的营收规模还一度超过千亿元。

然而,短短五年时间,零售行业已经变天。线上消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后,连曾经的实体商业巨头也有一些“顶不住”了。实际上,与高鑫零售及大润发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常年霸占世界500强第一名的沃尔玛,以及曾经的欧洲第一零售巨头家乐福。

以家乐福为例,数据显示,家乐福近年亏损数十亿,关店超过300家,而在此前的2022年6月,家乐福已宣布将其在中国的业务出售给苏宁,从此退出中国市场。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零售巨头,高鑫零售由盛及衰的过程,可谓是我国零售行业的一个缩影。而在高鑫零售的线上布局尚无太大起色之时,门店数量原本是高鑫零售的基本盘,如今却因为线下流量红利不再而不断缩水。这也意味着,高鑫零售的基本盘正在失守。

阿里资本加持,新零售转型却成色不足

据了解,高鑫零售的子公司包括泰兴润泰商业有限公司、青岛春阳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和吉林市润泰商业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其子公司从事物业开发、租赁及零售业务。通过其财报披露的营收结构可以看出,零售业务依然是其核心。

很显然,阿里巴巴与之联姻,原本是企图借助双方的资源,助力大润发等大卖场进行新零售转型。2020年,阿里再次通过淘宝中国斥资280亿港元收购吉鑫控股70.94%股权,而彼此吉鑫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高鑫零售有限公司约51%股权,由此也让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持股比例升至72%,成为控股股东。

阿里的入股开启了高鑫零售的数字化,“大润发优鲜”APP上线,大润发的线下门店逐渐接入了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奈何这几年电商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本来就没有太多电商基因的大润发等连锁超市,显得有些尾大不掉,转型成效并不明显。

有数据为证。虽然在阿里系资本与平台资源的加持下,高鑫零售的线上业务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依然显得杯水车薪。

首先,来看整体业绩,近年来高鑫零售业绩表现有些差强人意,2021至2023财年,高鑫零售收入分别为930.86亿元、881.34亿元、836.62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22.94亿元、-8.26亿元、0.78亿元,收入一直下滑,净利润也如同坐上过山车。

其次,从线上业绩占比来看,据最新财报显示,B2C业务营收增长约15%,来自“大润发优鲜”APP的营收同比增长40%,饿了么渠道客单价增长带动其营收较上财年同期增长近20%。

只是,通过高鑫零售的营收规模不增反降不难看出,线上消费场景带来的业绩,只能作为以线下门店业绩为基本盘的高鑫零售的业绩补充,却终究难以敌过各大电商平台、生鲜电商O2O平台的冲击,因此也难以扛起高鑫零售业绩的大梁。

通过高鑫零售的营收结构来看,收入过于单一且依赖货品销售,或许也是其难敌行业大势的根本原因。财报数据显示,高鑫零售的主要收入来自销售货品,一小部分来自于在线下实体卖场出租商户。

而2023财年,销售货品收入减少40.6亿元,减幅为4.8%,同店销售增长(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为-4.0%。而来自租金的收入减少4.12亿元,减幅为11.6%。由此可见,高鑫零售向新零售转型,或许困难重重、成色不足。

会员店模式难跑通,高鑫零售难破困局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整个零售行业发生变局的时候,仅仅是通过内部运营模式的变革,或许并不能扭转局面。高鑫零售花了四年时间进行大卖场重构、并试图通过会员店模式寻找出口,但是最终却并未泛起多大浪花,就足以证明这个铁定的事实。

正如近日“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盒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原若凡发表演讲称,高鑫、华润等传统零售品牌持续下滑是因为数字化转型迟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零售行业借助数字化实现高速增长,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员店这条路上,沃尔玛、盒马、Costco开市客等早已开始尝试且不断加速相关布局。据了解,高鑫零售继今年4月首家会员店开业后,2024下半财年将再开两家。

实际上,早在2019年,高鑫零售就提出了大卖场重构,并先后落地了多个项目,甚至推出了三个版本的重构方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完成整店重构8家,专案及局部改造50余家。但是从整体业绩来看,目前所谓的重构或许还是没有找准变革的方向,所以也与其他大卖场面临的困境十分类似。在反复试水无果后,高鑫零售也瞄准了国外早已盛行的会员店模式。

据了解,高鑫零售首家M会员商店于今年4月底落地江苏扬州,为此前的大润发扬州江阳店改造而来,采用的是仓储式付费会员制。

近日,媒体报道称,M会员商店近日宣布常州店即将开业,该店位于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兰陵北路301号,是M会员商店继扬州店后开设的全国第二家门店。开店步伐“要紧不慢”的M会员店,目前显然还处于前期探索、试水阶段。而未来能否成为高鑫零售的救星,尚不得而知。

通过高鑫零售的门店陆续缩水可以看出,会员店或许被视为其“杀手锏”甚至救命稻草。数据显示,截至2023财年,高鑫零售的门店总数为582家,相比上一财年的602家减少了20家。

这也意味着,在高鑫零售整体业绩滑坡、多次进行大卖场重构却效果不尽如人意之时,高鑫零售的会员店将会被高鑫零售寄予厚望。不过,虽然目前高鑫零售只有一家M会员店,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关于M会员店“会员卡不值”、“价格比山姆高”、“商品质量差”的吐槽问题却随处可见。很显然,作为会员模式的后来者,高鑫零售还需要面临山姆等会员店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M会员店开店不久后,山姆即开通了山姆扬州生鲜线,收货地址在扬州主城区范围内,可谓与M会员店针锋相对。

随后也有媒体报道称,山姆也即将落户扬州邗江区,与M会员店仅有15分钟车程的距离。可以预见,二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逐渐加剧。而高鑫零售与行业高手过招,恐怕胜负难料。

结语

有人说:时代和你说再见,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无论是大润发接连关店几近落幕,还是高鑫零售反复转型却不得其法,都无不印证这句真理。过去,连锁超市的红利在于,国内消费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与日俱增。

如今,连锁超市没落的“祸根”在于,电商行业不断崛起,而传统零售企业又缺少某种基因。因此,与其说高鑫零售是输给了这个大时代,不如说是输给了转型布局不够早、不够快的自己。但愿在阿里巴巴等外部资源的加持下,苦苦寻找出路的高鑫零售,终有一天能够迎来柳暗花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9.com.cn/n/a84884.html

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润发接连关店,M会员店难成高鑫零售的“解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