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科技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趋势势不可挡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趋势势不可挡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代睿 实习生 高歆珺

“在数字技术助力下,文物和文化遗产以更丰富的手段、更多元的路径、更创新的方式、更广泛的传播,联通古今,指向未来。”11月24日,在第五届“文化与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带来了“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主题分享。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封面新闻实习生高歆珺 摄影

梁钢介绍,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其实起步很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成为博物馆的战略选择。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在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拥有了更大、更广的平台。

“通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实践,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趋势势不可挡。”梁钢表示,数字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手段。数字技术的永久性和可复制性,契合文物保护管理需求;数字技术的即时性和高效性,契合文物展示传播需求;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克服文物难以远距离调运、近距离欣赏、资源分布不平衡等等约束;数字技术的海量数据,聚合文物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大的活化利用空间。

他指出,要正确把握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不要过于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而忽略对文化遗产价值本身的挖掘阐释。如文物细分领域众多,场景需求多样,单项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发成本较高,不易迅速普及推广;如文物数字资源开发过程中标准不一,制式混乱,数据库互不兼容,难以广泛利用共享;如数据安全保障、资源开发收益、IP权益分配等机制尚未解决,参与各方多有顾虑,动力不足;如优势资源获得更多扶持,而低级别冷门的文物更容易被忽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低层次开发、重复开发较为多见,与社会与公众期待尚有距离等。

梁钢建议,要有效利用海量文物资源。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项世界遗产、1.08亿件国有可移动文物,以及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构成了有待深入发掘利用的中华文化遗产宝库。多年来数字探索、数字采集工作的进行,已留存了大量文化遗产数据信息,但大部分还在沉睡中。如何加工创作、展示利用,需要更多探索和实践。

他同时建议,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有技术、文化遗产机构有资源、科研机构有研究、爱心企业有资金、公众有需求、社会组织有平台。如何将社会力量聚合起来,是实现社会力量更好更深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议题。

此外,加大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他表示,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手段助推下,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得以广泛传播,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个性化需求也带动更多技术革新。传统文化与新领域、新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发展,产生了新的时代活力,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推动着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延续和革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需求,社会,技术,文化,趋势,开发,数字,资源,文物,基金会,数字,梁钢,文物,高歆珺,文化遗产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需求,社会,技术,文化,趋势,开发,数字,资源,文物,基金会,数字,梁钢,文物,高歆珺,文化遗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需求,社会,技术,文化,趋势,开发,数字,资源,文物,基金会,数字,梁钢,文物,高歆珺,文化遗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