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科技 反电诈法正式施行,5102份文书告诉你有哪些电诈新套路

反电诈法正式施行,5102份文书告诉你有哪些电诈新套路

“刚发现那几天彻夜难眠,心被揪起来,吃不下饭,干呕。”一名被杀猪盘骗了 30 万元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写道。

杀猪盘,是当下流行的电信诈骗方式,“屠夫”们通过网络交友等方式,诱骗他人投资、赌博或借贷,当受害者投入感情、付出金钱后,“屠夫”们会立刻注销信息,这就是“杀猪”时刻。

另一名同样遭遇杀猪盘的网友 @Distance 事后回忆说,这件事对她的改变,就是“认清了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而这些,只是电信诈骗世界的冰山一角。353.7 亿元,是 2020 年电信诈骗仅在我国就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2022 年 12 月 1 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下称“反电诈法”)正式施行,进一步加强打击电信诈骗。这是我国首次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专门立法。

专门立法的背后,是严峻的现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我们以“电信诈骗”为关键词检索了 2021 年以来的刑事案件,共获得 5102 份裁判文书。这些文书反映的现实是,随着时间演变和技术更替,电信诈骗已经改头换面,出现虚拟货币买卖、套路贷等新套路,但其内核依然不变:利用人心的欲望、恐惧、脆弱和信任。

谎称投资虚拟货币,最终卷钱走人

5102 份文书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称“帮信罪”)案件已成为电信诈骗链条上的第一大罪名——简单地说,就是帮助他人进行网络诈骗。

为了找出不同的电诈新套路,我们剔除了以帮信罪为判决罪名的相关案件,剩下 1214 份裁判文书,并与此前澎湃新闻梳理的 2010-2016 年电信诈骗相关裁判文书数据做对比。

翻阅发现,相比 2010-2016 年,近年出现虚拟货币买卖、谎称平台漏洞可套现、谎称刷单返利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这些诈骗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下热点。以一起谎称出售口罩的电信诈骗案件为例,2020 年 2 月,史某发现朋友圈有人急需口罩,他就在网上下载口罩、营业执照等图片,将自己有口罩货源、口罩价格等推送到网上,有 17 人上当受骗。

还有一起“奇葩”诈骗手段发生在短视频平台上,犯罪分子以“做手工活能赚 100 元-至 800 元不等”的名义,引诱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前来应聘,受害者缴纳 498 元至 998 元不等的入职费后,犯罪分子会派发高难度、极耗时的手工活,让受害者知难而退。

一些受害者还会遭遇“连环诈骗案”。姚某某因电信诈骗丢失钱款后,有诈骗分子谎称认识公安局长,可以帮忙追回钱款。姚某某信以为真,多次转账后才发现被骗。

出现了涉案金额超两亿元的电诈案件

在支付宝、微信、网银等高效资金流转方式的出现下,电信诈骗的涉案金额越来越高。

在上述文书中,2021 年以来超过 50 万元涉案金额的电信诈骗案件增多,2020 年更是发生了涉案金额高达两亿元的案件,而在 2010 年至 2016 年的数据中,最高涉案金额为 3866 万元。

在这起两亿大案里,金某非法提供 66 套他人银行卡套装为网络赌博提供帮助,支付结算金额高达两亿余元,最终法院按照刑罚较重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来定罪。

此次反电诈法的施行,就加大了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的惩戒力度,比如针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人员和关联犯罪人员,反电诈法规定这些人员会被记入信用记录,做出相应惩戒。

这部法律还通过限制出境等手段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的跨国、跨境组织性、规模性特征日趋明显,电信诈骗窝点有向部分东南亚国家特别是缅甸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在此次收集的裁判文书中,境外电信诈骗地点出现了 183 次,超过六成均是缅甸,而在 2020-2016 年间,境外团伙背景更多与中国台湾有关。

源头追踪:廉价的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的开端,往往是个人信息泄露。

此次反电诈法的出台,衔接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则,对源头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规范。

这部专门立法的其中一项规定就是,将“出售、提供个人信息”规定为支持和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行为方式之一,明确了电信网络诈骗场景下“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的违法性。

5102 份电信诈骗相关文书中,仅有 33 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想要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源头,是一个大难题。

这些涉及电诈的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多数成本并不高。常见的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方式是,通过网络等方式购买或下载个人信息。

动则数百万的巨额电诈金额背后,却是廉价出售的个人信息。33 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文书中,有一起出售 9879 位淘宝买家信息的案件,每条订单信息仅需 1 元,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其中一名淘宝买家被诈骗了 3 万元。

在电信诈骗链条上,个人信息的滥用不只出现在上游,下游也需要依靠银行卡和电话卡等来操作“跑分”洗钱——多层转移电信诈骗赃款,使得赃款变成正常资金。

近年来,这些出售、出租个人信息的行为多以帮信罪定罪。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帮信罪案件 2020 年同比激增 34 倍。

为何帮信罪案件激增?据财新报道,主要原因是,电诈窝点大多盘踞境外,以境内人作为主要诈骗对象。受跨境执法障碍和疫情影响,警方对这些诈骗分子难以直接打击,但是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资金结算等帮助行为的人大多在国内,因此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9/faadac81d2e94aa0bd7574efc9862cd0.shtml

2.孙晓明等 - 涉卡类掩隐犯罪研究,http://www.dehenglaw.com/CN/tansuocontent/0008/026475/7.aspx?MID=0902

3.王新锐等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信息保护源头问题治理,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47249

4.周杨等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点梳理和解读,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47365

5.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017-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白皮书》http://www.shezfy.com/book/bps/2021/p03.html

6.北京青年报 - 中国立法机构谈反电诈法:“双重发力”保护个人信息https://c.m.163.com/news/a/HGHIRH420514R9KQ.html

7.新华社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审三大看点,http://www.xinhuanet.com/2022-06/22/c_1128767024.htm

8.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68121.html

9.财新 - 帮信罪案激增之后,https://weekly.caixin.com/2022-08-20/101928679.html

10.界面新闻 - 2020年电信诈骗致财产损失达353.7亿 最高法:境外窝点作案已超六成,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1-06-22/doc-ikqcfnca2499519.shtml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案件,涉案,电信,中国裁判,套路,网络,方式,诈骗,金额,受害者,电信,信罪,文书,https,电诈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案件,涉案,电信,中国裁判,套路,网络,方式,诈骗,金额,受害者,电信,信罪,文书,https,电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案件,涉案,电信,中国裁判,套路,网络,方式,诈骗,金额,受害者,电信,信罪,文书,https,电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