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腾讯智慧交通城市和网联行业总经理宋征受邀参加由赛文研究院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2022年车路协同技术与应用跨年分享会”,做“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共创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主题演讲,并分享了腾讯助力“双智”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当前,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协同,已经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与行业发展的共识。“交通是汽车的关键承载,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征指出,“所以我们在谈到双智时,本质上是三智,即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在谈及如何推动智能网联向双智协同演进时,宋征结合政策与行业导向,以及腾讯的具体实践分析说,要推动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的感知体系、数据信息、数字平台等数字资产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的应用场景。
“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我们的愿景一直都是做好数字化助手,利用数字技术积累,联合所有生态伙伴共同建设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体系”宋征表示,“想老百姓之所想,建老百姓之所需,建设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数字交通,助力交通出行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更美好。”
以下是宋征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能代表腾讯分享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在刚刚过去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提到,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正在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车、路、城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而这也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和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的核心动力。
在政策层面,比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和“双智试点工作通知”中,都提到了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我们知道,交通是汽车的关键承载,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在谈到双智时,其实是三智,即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那么,要怎样建设和发展双智?其实刚刚提到的政策里已经给出了方向。比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里就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基础设施融合感知体系。
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就是要把网联的感知体系和城市的感知体系进行融合,使大楼、道路、桥梁这些静态信息和车辆、路侧感知的动态信息形成互联互通。同时,城市平台和车联网平台也要实现融合与互通,也就是形成我们说的“车城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的应用场景。
2019年,腾讯正式进军智慧交通行业。过去三年以来,我们依托云、图、交通OS、数字孪生和C端触达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推动车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从封闭的测试园区、到半开放及全开放道路场景,以及多个双智城市,我们积极联合众多生态伙伴共创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思考。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无论是从智能网联还是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的硬件或数字基础设施,并在每个领域都积累沉淀了大量数据资源和技术能力,它们都是宝贵的数字资产。
从车路协同向车城协同的演进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统一的标准,推动这些数字资产实现进一步的互联互通,并沉淀在数字平台上面向场景建设和行业生态开放共享。
比如智能网联领域实时动态更新的路侧精准数据,可以与城市BIM、CIM等静态信息结合,构建城市全要素、全空间、可计算的“双智”一张图,并将其打造为双智最大的可运营资产。在智慧城市领域,也能够复用网联技术,激活数字资产,打破数据孤岛,建设融合人、车、路、城全域全要素的车城网平台,支撑多种业务应用场景落地。
通过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相互的融合赋能、基础共建、综合统筹和开放共享,我们可以构建人、车、路、云、图协同发展的“双智”底座,实现1+1>2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各城市的实际应用需求,既可支撑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网联应用、拥堵治理等应用场景的建设,也能够推动城市治理、应急管理、智慧调度、智慧安防等更多创新型应用的落地,持续探索可持续运营的车城融合应用场景,建设以人为本的“双智”城市。
在“双智”建设过程当中,腾讯的定位是数字化助手,旨在帮助生态伙伴建设开放融合的数字底座。其中,交通云、交通图是数字底座的基础,上面承载着城市和交通的基础设施。融合感知、实时孪生、泛V2X、大数据和AI等核心能力,为构建双智场景提供了支撑。
而场景应用丰富与否,需要低门槛、便捷的开放平台来做支撑,把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引擎开放出来,助力行业生态共同实现场景应用的建设。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腾讯在协同生态伙伴共创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过程当中一些积累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富能力、低门槛的开放平台。为了将数字道路的技术能力高效赋能业务,我们搭建了统一、可运营的开放平台,支撑应用场景对各种数字能力的需求。
同时,基于开放平台,我们还构建了低代码的应用组件库,降低了开发门槛。同时,组件化的能力也更容易实现复用,让丰富的场景沉淀到开放平台上,助推双智场景不断迭代升级。
另外一个是城市全要素、实时可计算,服务可运营的一张图,也就是我们之前发布的数字交通孪生地图。数字交通孪生地图以高精地图,数字孪生、BIM、CIM、高精地位等技术为基础,能够对物理世界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实时路况进行精准刻画与直观呈现,从而支撑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运营,服务智慧化场景建设。
数字交通孪生地图不是过去互联网地图和GIS系统的翻版,它融合了高精地图、路侧实时动态感知、位置服务和交通行业数据等多源数据,实现了动静态一体化、二三维一体化,能够为各个业务场景提供即拿即用、一站式和鲜活的“一张图”服务能力。
实时数字孪生也是我们重要的技术能力。腾讯数字孪生采用了我们非常具有优势的游戏引擎,能够对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行人、车辆等多种交通要素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维度进行实时还原和孪生,并将其打造为可计算的数字时空。
不仅在画面效果上非常逼真,而且每个目标的行为轨迹都是可计算、可追溯、可推演的,为相关管理运营部门和普通驾驶者的决策行为提供有力辅助。
最后,“双智”建设的背后,核心驱动力还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便捷出行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腾讯依托于自身的C端触达能力,打造了“线下+线上”联动模式,使B端的应用底座和C端服务的底座实现了统一,做到了天然的C/B联动。
例如B端的红绿灯信号、交通事件、停车状态等信息,能够与C端直接互通,为驾驶者提供伴随式出行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信息服务的触达力,让公众更有获得感。
下面,我再介绍几个腾讯实际参与的案例:
在城市交通的交管领域,我们联合众多生态伙伴已经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探索。比如在广东惠州,我们构建了城市级全息路网,并将感知数据接入了实时数字孪生平台,通过仿真模型实现了动态元素的实时孪生呈现,对交通流量、交通事件进行态势感知和预测推演,支持了业务场景的刻画、分析和决策,落地了交通拥堵治理的新型应用。
在湖北襄阳,我们联合生态伙伴对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网联化改造,并且推动与交警业务专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从边缘侧到中心侧都实现了全面安全的融合,并打造了交通信号灯的自适应控制、交通碳排放监测、泛V2X应用等多种智慧交通场景,让管理者和老百姓都有获得感。
在深圳宝安,我们提供了数字孪生、交通LBS大数据、高精地图、智慧公交数字应用等多种技术能力,以及腾讯会议、腾讯TBDS(大数据处理套件)等标准化产品,积极协同生态伙伴,助力宝安打造“人享其行、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绿色生态”的交通强国示范标杆。
在城市出行当中,公交由于线网出行需求不匹配,运行不准点,速度慢等问题,而难以吸引小汽车的客流转化,还加剧了碳排放情况。对此,我们联合了希迪智驾、海信等众多生态伙伴,结合了公交出行实际需求,定制了公交通行路线,并通过智能网联技术实现了路口公交车优先通行,能够把公交车开成地铁一样,实现了准点、快速、安全、聚客的效果。
在城市停车领域,面对停车信息孤岛、运营成本高、出行信息发布不及时等停车难题,我们也提供了云原生的容器平台、时空可计算的图、三维可视化渲染引擎以及大数据治理组件等松耦合的基础能力矩阵。
同时,我们还结合了智能网联能力,构建了“人、车、场、云”统一体系,融合生态停车业务运营的应用场景,通过停车数据一屏统览,场端感知数据交互、车位信息动态下发、车位级的停车导航,停车运营线上流程等功能点进行升级,助力停车运营实现降本增效和构建精准服务。
综上所述,从智能网联到“双智”协同,我们的愿景一直都是做好数字化助手,利用数字技术积累,联合所有的生态伙伴共同建设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体系,想老百姓之所想,建老百姓之所需,建设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数字交通,助力交通出行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更美好。